李燕教授論教育科研方法中的科學與人文精神

發布者:發布時間:2012-05-18浏覽次數:2641

科學與人文之精神,教育與科研之方法
——李燕教授論教育科研方法中的科學與人文精神
5月16日晚,bevictor伟德官网學前教育系李燕教授,在東部文苑樓二樓報告廳為bevictor伟德官网全體研究生做了題為“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專題講座。bevictor伟德官网陳永明院長出席并主持本次講座,此講座屬于校内涵建設項目之方法論精品課程建設子項目。
首先,李燕教授以教育科研中的兩大基本範式——“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開篇,以“兩種教育研究範式的對話”為整場講座起引。在這一部分中,李燕教授為大家分析了“定量研究”和“質的研究”這兩大研究範式。李燕教授提到在北大的一次學術研讨會,會上從事“定量研究”的研究着認為在社會世界中存在一些客觀規律,而這些客觀規律是可以通過各事物或因素之間的關系加以探究。而這一關系可以通過數量的形式表征。因此,這些學者主張用“定量”的研究方式研究教育問題,從而得到更為科學理性符合邏輯的研究結果。而另外一些學者則更傾向于采用“質的研究”作為研究手段。他們更多認為,在人文社會科學中不存在獨立于人之外的現實存在,在教育這一人文社科類研究領域中,更多應關注人際溝通,互動和影響。他們主張研究應深入真實情境,面對三種事實:自然事實、社會事實、心靈事實。接着,李燕教授談到上世紀90年代時期的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學的研究範式之争。對教育學應該科學化還是歸入人文科學做了讨論。李燕教授結合曆史上對研究範式的争議,從科學主義研究者的定量研究和質性研究者對“唯科學主義”的擔憂出發,做了具體的分析。在分析中,李燕教授提到了人文範式對科學主義的批判的兩個方面,即科學主義傾向和對“唯科學主義”的擔憂。在科學範式的研究者對于教育研究的看法中,從研究方法的價值更甚于研究所得的具體特定的結論,及對自己研究範式的規範性和說服力的信守兩個方面做了展開。
伴随對兩派的争論的分析,李燕教授随後提出兩種範式的溝通與融合的構想,提出“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結合”、“規範研究與實證研究的結合”、“科學範式與人文範式的結合”,并從融合的可行性及方式上作了具體分析。
在随後的部分,李燕教授談及科學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應用,并從“科學”一詞的“詞義”為始分析了科學方法在應用中是否适用,及其局限性。與此同時,她還為大家梳理了科學主義研究的“實驗”的方法在研究過程中的發展,即從“自然科學”中的廣泛使用,到心理學、教育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的使用。接着,李燕教授緊扣方法論專題,分析教育研究中的實證研究方法:實驗、調查、測驗和數理分析等。并着重以觀察法和實驗法為例,做了具體闡述。在談及觀察法時,李燕教授用視頻的方式為大家直觀解釋“攝像行為編碼”、“ERP腦電圖”在研究中的使用。接着又通過“兒童體重的自我察覺”和“身體大小的自我察覺”兩段兒童實驗研究視頻,為大家分析解釋了教育研究中的“實驗法”。在這一部分的最後,李燕教授做了歸納總結,提出了對于實證研究在教育研究中應用是所需注意的問題:(1)實證研究适用于宏觀研究,即發現趨勢;(2)适合于對社會現象進行數量化的因果分析和相關分析,發現形成趨勢的因果規律;(3)能對理論進行“證實”或“證僞”,以對理論做出修改和完善;(4)研究結果可以做概念上的推斷演繹;(5)實證研究具有一定的客觀性。
最後,李燕教授從教育對象的複雜性、教育活動的動态特征、教育的目的和理念等分析了實證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局限性。同時結合分析廣義和狹義的科學精神,提出“科學求真,人文求善”的兩者融合與合作基本論調,并以“科學範式的教育研究者與人文範式的教育研究者攜手合作,培植科學精神,造就學術共同體,是為教育研究之必需”為整張報告做了總結與提升。
李燕教授的講座命題具有方法論層面的根本性意義。講座中語言平實,語調謙和平易,同時利用視頻等直觀多樣的演講方式便于大家的理解。講座内容豐富,層次清晰,針對性強,給予在座師生很大的收獲。(苗勇勝許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