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3日晚,bevictor伟德官网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帶頭人、上海市教學名師謝利民教授,在東部文苑樓二樓報告廳為bevictor伟德官网全體研究生做了題為“問題解決過程——草根研究者的體驗與思考”的專題講座。bevictor伟德官网陳永明院長出席并主持本次講座,此講座屬于校内涵建設項目之方法論精品課程建設子項目。
在報告之初,謝利民教授首先結合自己的個人經曆,談了從1968年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做一名鄉村教師,到成為一名大學教授的教師職業生涯,從自己的經曆和體驗中學會做一名教師。謝老師認為,怎樣理解“教育”一詞,如何教育培養好自己的學生,将是教師終生所要思考和解答的問題。并指出經曆和閱曆是人生的寶貴财富,是做教育科研的重要資源,不可忽視。
然後,謝利民教授從大學的“學術高地”地位、大學的靈魂、大學科研的價值、大學科研的學術追求,以及大學學術研究對研究生的學術熏陶等方面,具體分析了大學科研的意義與價值。并提出,教育的根本價值在于教育是為社會創造理想與追求,而理想又激發着一代超越一代的動力,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因此,大學教師絕不是一個照本宣科的“教書匠”,必須是一個擁有自己“主張”的科研創新者。創新在于“勇”,要有“闖勁”,科學研究必須體驗“科研創新”,鼓勵研究生們要勇于創新,為科學研究提供強大的生命力。
在如何進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謝利民教授對研究生們提出了“經驗型”轉向“研究型”、“學者型”的要求。并從兩個方面談了可行的做法:(1)“問題解決過程”的整體性研究思路;(2)發現問題的思維策略。在研究的整體思路中,謝利民教授提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五個方面。而在談到發現問題的思維策略時,謝老師提出四個具體的策略,即懷疑的策略——對已有結論、常規、行為習慣方式等的合理性作否定的或部分否定的判斷,發現新問題;變換思考角度的策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認識原有的研究對象,以形成新認識;類比與移植的策略——通過與其他學科研究對象類比和借用其他學科的思維方式,來發現本學科研究的新問題;探究與體察的策略——面向實際,從對現實現象的思考中提出新問題。
講座的最後,謝利民教授從“精讀與研讀教育理論的經典著作”和“研究者對理論知識的内化”兩個方面談及教育理論對學術研究的意義。并回到大學的教學研究意義與價值的問題,同時談到研究需要關注研究階段性、連續性和發展性。謝利民教授最後強調,社會科學的研究更多的是積蓄式的研究,故而研究生必須閱讀方法論的著作,以汲取前人的科學方法和經驗。謝利民教授同時指出了研究中學科交叉,跨領域研究的重要性。
在此方法論講座中,謝利民教授結合自身經曆與體驗,透過具體的事例,以生動形象的表述,為教院研究生深入淺出地分析了科研的意義、方法的重要性、方法論的實際操作等科研方法論的各個方面。整場報告,謝利民教授語言诙諧幽默,極富表現力,在座師生在歡快輕松的氛圍中受益良多。(苗勇勝許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