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今追昔 共創未來――上海市日本學會舉辦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關系研讨會

發布者:發布時間:2012-06-27浏覽次數:2013

上海市日本學會(SAJS)成立于1985年,是直屬市社聯的一級學會,自20114月上海市日本學會秘書處正式遷址至bevictor伟德官网以來,積極舉辦各類學術研讨活動,不斷提升和擴大我校在對日政治、經濟、外交、軍事與社會文化研究領域的影響作用。
623上午,由上海市日本學會聯合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上海市國際關系學會和上海市日本研究交流協會舉辦的“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國際學術研讨會”在錦江小禮堂隆重舉行。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沈國明、日本國駐上海總領事館首席領事丸山浩一分别在會上緻開幕辭。沈國明在緻辭中強調邦交正常化40年來,中日關系有起有伏,曆經曲折,但中日友好始終是發展的大趨勢。田中角榮在前往北京的飛機上曾如此賦詩言志:“國交途絕幾星霜,修交又開秋将到。鄰人眼溫吾人迎,北京空晴秋氣深。希望中日關系的下一個40年,兩國的政治家、學者都能持有如此心态。
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前國務委員唐家璇、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和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分别作了主旨演講。
唐家璇在演說中指出,中日關系對雙方都是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在新的國際和地區形勢下,中日關系的重要性不僅不會下降,而且會日益上升。發展中日關系,要有洞悉世界大勢和時代潮流的戰略眼光。發展中日關系,要有勇于擔當的曆史責任感。發展中日關系,要有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發展中日關系,要有堅定不移的友好信念。雙方要重視和維護大局,要讓健康和積極因素在中日關系中始終占據主導。當前尤其要引起雙方警惕的是,日本國内個别極右政客為謀取個人政治資本,蓄意制造“購島”問題,企圖挑起兩國民意對立,毒化中日關系氛圍,其用心十分險惡,這是當前中日關系面臨的一大挑戰和隐患。兩國有識之士應行動起來,堅決阻止這種為個人一己之私而企圖綁架中日關系、破壞中日友好的惡劣行徑,共同維護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友好大局,維護和促進中日關系健康穩定發展。
福田康夫強調,邦交正常化以來,兩國關系在取得喜人進展的同時,也不時遇到困難與挫折。在面臨困難和挫折時,兩國有必要回到邦交正常化的“原點”,求同存異,共同為亞洲、世界的和平與繁榮作出貢獻。中日間不應該讓一些“小異”牽制和影響“大同”。兩國的政治家尤其不能迎合大衆,而要引領潮流,維護和發展中日關系。
趙啟正指出,中日是一衣帶水的鄰國,是誰也不能搬走的永遠的鄰居。中國有句人人皆知的熟語:“遠親不如近鄰”。我們希望鄰裡間友好相處,打開窗戶就能看到對面的笑臉,遇到困難就會得到鄰居的幫助。中日關系對兩國都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兩國間有多少曆史的恩恩怨怨和現實的利益對立,長期和平友好既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東亞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繁榮。我認為,隻有從中日和世界的大局為重,正确認識和處理中日關系中的摩擦,不以暫時的争執而犧牲未來,不以局部的事件影響兩國的全面關系。不作激化矛盾擴大緊張的舉動,多作有利于和平發展的努力,是中日兩國作為大國的應有的基本态度。
本市各高校、科研機構從事對日研究的學者和各部門負責對日交流的實際工作者以及傳媒界的人士共200餘人出席了報告會。
623日下午,中日雙方嘉賓30餘人出席了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舉行的小型研讨會。他們分别是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前駐中國大使谷野作太郎、前駐法國大使小倉和夫、前運輸大臣森田一、《朝日新聞》主筆若宮啟文、日中協會理事長白西紳一郎、早稻田大學教授天兒慧、東洋學園大學教授朱建榮、香川大學準教授井上正也以及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上海市國際關系學會會長楊潔勉、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俞新天、上海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副主任蔡建國、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俞彭年、前外交部新聞司處長周  斌、上海市日本學會會長吳寄南、上海市日本研究交流協會副會長王加新、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高洪、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複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郭定平、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bevictor伟德官网院長陳永明、人文學院院長蘇智良、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主任李秀石、副主任廉德瑰等。
與會者分别就“回顧:中日邦交40年的啟示”和“展望:如何推進未來中日關系的發展”兩個專題進行了深入的讨論。
本市《解放日報》、《文彙報》、《新民晚報》、上海電視台以及日本的《朝日新聞》、《讀賣新聞》、《每日新聞》和共同通信社等分别對這次研讨會做了報道。
據悉,上海市日本學會将積極依托bevictor伟德官网的學術資源,定期聯合複旦、交大、同濟、華師、上外等高校以及國際問題研究院、社會科學院、對外友好協會等機構從事日本政治、經濟、文化研究的學者及各高校日語系主任舉辦各類學術活動,進一步推動上海市對日研究的深化。(王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