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别敦榮教授來我院講學

發布者:發布時間:2013-12-28浏覽次數:1508


       2013年12月26日,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别敦榮教授來到bevictor伟德官网,為高等教育學、比較教育學專業的研究生做了題為“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模式分析和改革”的專題報告,bevictor伟德官网管理系主任高耀明教授主持了報告。

       首先,别教授指出,大學的教學模式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十九世紀之前的古典大學的教學模式,以博洛尼亞大學、巴黎大學等為代表,注重知識的傳遞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第二個階段以德國重視研究性的大學産生為标志,逐步興起“Seminar”(中文一般譯為“研讨班”)的教學模式,而這兩種教學模式基本屬于精英高等教育的發展階段;到了十九世紀末期、二十世紀初期,美國高等教育的大衆化逐漸産生了新的模式——“大班研讨式教學”模式,并迅速在美國推廣開來。

      接着,别教授從自己為研究生授課的親身體會談起,參照哈斯金斯所著的《大學的興起》一書,犀利地指出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模式基本上處于歐美19世紀前的教學模式和狀态,而這是一種低水平粗放式的落後教學模式。

       别教授繼續深入闡釋,我國現有高校教學模式是一種“表演哲學”主導下的教學,教師授課的過程重視自己的主導和學生的配合,從備課到講課,再到輔導、考試和批閱,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學到的東西遠比學生多。雖然美國也有這種“表演式”的授課,但是基本局限在藝術課、演講課等課程,遠沒有我國普遍。“表演哲學”指導下的教學使得高校大學生的基礎知識十分紮實,卻很難提出好的問題,在布魯姆教學目标中隻能達到低層次的記憶和理解,中層次的分析和應用目标也沒有達到,更無法觸及高層次的創造力和評價目标。

       因此,我國教學模式亟需從“表演性”哲學轉變為“實踐性”哲學指導下的教學,從簡單的“信息傳遞”轉變為“智慧的碰撞”,通過促進學生大量的自主準備和學習,通過在課上與教師針對性地讨論,來促進學生學習成果乃至教學質量的提升。

       最後,别教授與研究生們就教育的民族性問題、文理不再分科對高等教育的影響、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教學和科研的教師評估體制、綜合性大學的特色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給與大家深刻啟發。

(供稿、攝影:bevictor伟德官网管理系 張華峰)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