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7日下午,我院“學術前沿”系列講座第四場如期舉辦。上海師大二附中校長、博士生導師劉次林教授在西一教室為2013級近200名碩、博研究生做了題為“現代德育的創新思維”的學術報告。
劉次林教授首先針對中小學校普遍存在向學生灌輸道德知識的現象,提出德育中 “‘漁’比‘魚’更重要”,教師不能以灌輸教學内容為目的,而應傳授學習方法。其次,通過比較間接德育與直接德育的效能,得出“間接比直接更有效”的結論,并倡導學校以物質、制度、精神文化為載體,實施隐性的德育。再次,比較分析了“公德”、“私德”兩個概念,并強調“公德與私德要分清”,公德是倫理底線,依靠法理約束;私德是一種境界,要靠情感自覺。同時,德育過程應是“加法與減法相結合”,教師在指導學生提高成績的同時,也要注意幫助學生排解壓力。最後,劉次林教授認為,教師對待學生應該“尊重先于關愛”,教師與學生應該相互尊重,而非學生單方面尊敬老師。
劉次林教授的學術報告,兼具現代性與創新性的德育理念,啟發同學們要以批判性的思維看待道德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講座結束後,同學們以熱烈的掌聲對劉次林教授表達了真摯的感謝。(趙芸,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