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峰教授就“如何做研究”與我院師生交流

發布者:發布時間:2013-03-29浏覽次數:1266

        2013年3月21日下午在我院教苑樓704室,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考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劉海峰教授就“如何做研究”與我院30名青年教師和博士生交流,此次學術交流會由院長陳永明教授主持。

        首先,劉教授以自身的學術生涯為例來回答青年教師提出的“怎樣開展交叉學科的研究”。劉教授指出,曆史學出身的他與其他教育學科班出身的學者研究教育史的理論思維會有不同之處,現在交叉研究的不足是易被産生學科之偏見,因為各學科都更為偏重自己的學科;但其優勢也很明顯,如可以博采衆長、兼收并蓄;發表文章較為容易;在學界也易産生影響,提高學術知名度。接下來,劉教授就博士生提出的“如何使學術論文寫得有吸引力”的問題也做了詳盡的答複,他指出很多博士論文已經形成固定套路,學術論文不僅要内容紮實,具有科學性,而且還要具有美感,學術觀點要影響他人,讓他人心悅誠服,就要在内容美的基礎上追求形式美,因為文字清香感人、沁人心脾可以提升論文的質量。

         針對“教育曆史研究中注重哪些方法”的提問,劉教授指出:寫專題論文,要有曆史考察、比較研究及現狀調查等三大支柱,曆史研究中比較多的是文獻法,當然還有文物佐證等。就一位博導提出“如何判斷真問題和假問題”的研讨,劉教授認為:在研究過程中,更多考慮的是實際價值的大小,而非問題的真假。劉教授結合自身實踐,以實例講解,答疑釋惑,使在座的教師和博士生對“選好題”、“做研究”等方面收獲頗豐。

                                                   (供稿:吳豔 )

Baidu
sogou